價內稅與價外稅的區(qū)別a .不同的征稅方式1 .價內稅賣方承擔稅收,賣方支付的貨款是銷售款,稅收由銷售款承擔并從中扣除。因此,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2.價外稅是買方承擔的稅,賣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額和稅兩部分。由于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額等于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金,即不含稅價格,所以計稅公式就演變成了:稅金(貨款/(1 稅率))*稅率。
以產品銷售收入為依據(jù)從價計征的情況下,價內稅的計稅依據(jù)是含稅價格,等于成本 利潤 稅。比如現(xiàn)在的消費稅和1994年稅改前的產品稅都屬于價內稅。價內稅的采用,主要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使用計劃價格的產物。價內稅的好處是價格中包含了流轉稅。既然價格已經固定,國家就可以通過調整稅收在價格中的比重來調節(jié)經濟。
5、資源稅是 價內稅還是價外稅價內稅.價內稅的稅種包括營業(yè)稅、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目前我國只有一種增值稅。價內稅指構成商品價格一部分的稅單。所有商品價格均包含應繳納的流轉稅(不含流轉稅中的增值稅),統(tǒng)稱為價內稅。中國消費者在購買零售消費品時一般都是按照消費品的標示價格交錢,不知道消費品已經交了多少稅。因此,價內稅具有隱蔽性、間接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
我國現(xiàn)行的營業(yè)稅和消費稅都是價內稅。擴展信息:1。價內稅表示賣方取得的貨款是其銷售款,稅款由銷售款承擔并從中扣除。因此,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2.價外稅是指銷售者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金額和稅金兩部分。由于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額等于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金,即不含稅價格,所以計稅公式就演變成了:稅金(貨款/(1 稅率))×稅率。
6、 價內稅與價外稅的區(qū)別價內稅與價外稅的區(qū)別如下:1。稅收征收方式不同。價內稅稅由賣方承擔,賣方取得的貨款是其銷售款,而稅由銷售款承擔并從中扣除。因此,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價外稅是買方承擔的稅,賣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兩部分。因為稅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額等于貨款減去稅,也就是不含稅的價格;2.意義不同。
以產品銷售收入為依據(jù)從價計征的情況下,價內稅的計稅依據(jù)是含稅價格,價內稅等于成本 利潤 稅。價外稅是指不包含在價格中,但按價格稅分類的稅。與價內稅不同,價外稅可以通過改稅直接“擠利潤”或“讓利”,從而調節(jié)生產,但可以通過改稅影響消費,間接配合價格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條,稅收的征收、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執(zhí)行;法律授權國務院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執(zhí)行。
7、 價內稅和價外稅根據(jù)收稅的原則:1。價內稅稅由賣方承擔,賣方取得的貨款是其銷售款,而稅由銷售款承擔并從中扣除。因此,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價外稅是買方承擔的稅,賣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兩部分。由于稅金等于銷售額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額等于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金,即不含稅價格,所以計稅公式就演變成了:稅金(貨款/(1 稅率))*稅率。
價內稅指銷售價格中已經包含的稅費,如營業(yè)稅、消費稅等。舉例:如果你賣一盒煙,價格是1170元,記賬時實際上是把1000元和170元中的收入直接記入應納稅的增值稅(銷項稅)。在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可以清楚地分別記錄1000元的價格和170元的稅金,那也應該是說,在收益賬戶中,增值稅是不包括在內的,而是在價格之外的,也就是價外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