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我國外交政策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一、新中國的基礎外交建國初期獨立-1 方針建國初期,外交在新中國初期的基礎是什么?新中國在各個歷史時期堅持的外交 方針有哪些?我國建國初期建立的和平-1方針有哪些內容?新中國成立后,獨立-1方針成立,1.中國建國初期建立獨立和平-1方針。
國內:當時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臺灣省、西藏等地還沒有被人民政府控制;國民黨留在大陸的殘余,如特務、土匪等,還在伺機作亂;國民經濟十分混亂,工農業(yè)生產嚴重落后。外國:在美蘇冷戰(zhàn)的形勢下,新政權遭到西方國家的反對,只有東方集團國家與中國建交;世界上霸權主義橫行,美蘇插手別國事務;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還沒有實現(xiàn)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
新中國成立后,獨立-1方針成立。為了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周恩來總理在1954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準則。后來,這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內容:①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②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⑤和平共處。
由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通過了恢復中國代表權的決議。1972年,中美發(fā)表《中美聯(lián)合公報》,同年,中日建立了外交的關系。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法:1。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就與蘇聯(lián)、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功能:為恢復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
3、建國初,毛澤東提出的三大 外交政策,意味著?建國之初,毛澤東提出了三個政策:/123,456,789-1/,意思是新中國的/123,456,789-1/要和舊中國的/123,456,789-1/分開。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然而,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誕生的新中國,現(xiàn)在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威脅和不承認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新中國成立后,新中國政府實行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是否與前任政府的外交政策一致?是否「履行國際義務」,承認以前的不平等條約?這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根據國內外形勢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澤東和黨中央指出,新中國應該同舊中國徹底決裂,實行“另起爐灶”、“先打掃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三大政策。
4、簡述不同時期我國 外交政策的變化1。建國初期新中國外交獨立外交方針。獨立和平外交 方針主要包括:另起爐灶,請客人前打掃屋子,偏向一方,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二、70年代中期美中日關系正?;?,以及中美中關系的影響:促進了中國的發(fā)展外交。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三。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原因: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國內改革開放的需要。